相关介绍:王兆阳,2011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随后加入电视新闻中心,进入新闻综合频道早新闻《上海早晨》栏目团队🧏🏻♀️👨🏼⚖️,担任新闻主播。2013年1月加入《上海摩天轮》栏目团队,担任主持人、记者👩🔬、编导👱🏽。2014年4月加入《媒体大搜索》栏目团队,担任新闻主播。
11月8日上午,上海电视台新闻主播王兆阳老师应邀走进课堂👩🏻🍳,结合自己多年的记者🥹、编导与主持经历📞🏄🏼♀️,与16级◻️、17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对当今新技术的看法⛰,此次活动由意昂4副院长陈虹教授主持☦️🏃🏻♀️。
王兆阳老师从前几日新华社报道的国内首个AI虚拟主播谈起🚉,谈到新技术对国内节目主持人的影响🕵🏼。王兆阳老师认为,目前技术发展对主持人职业发展造成了冲击,一方面给予了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所以这是最好的时代”🕵🏽♂️👶🏻。但同时,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被消解👏🏿,传统新闻从业者面临转型危机,“最坏的时代由此开始”🍦。
对于当前这个转型时期🧝🏻♀️,将来要从事节目主持人的同学们存在着许多疑惑与迷茫🚾。“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王兆阳老师坦言,“今天我就是来回答同学们的这些困惑,让你们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因此王兆阳老师就在座同学们的问题中选出几个典型进行了解答。
协调语言规范与受众多样性
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如何寻找受众?王兆阳老师提出他的看法,于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而言,“这取决于你的受众是谁”。节目的受众就是广告主的消费者。以早间新闻作为例子🚶♂️,投放的广告主要是药酒等保健品或产品展销会,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因此🦸🏽♀️,作为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必须符合这类型受众的口味。作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要了解自己的受众大致年龄段,维护这类型的固定受众人群,并专注于这些人群,维持收视率。对
学习并准备采编播一体化
王兆阳老师从自己的经历向同学们分享这方面的经验。据王兆阳老师介绍🎀,他于2013年从主持人职位转到记者的行业👩🏿🥅,在此期间🎍,他从一开始的出镜记者到集后面发展成为策划拍摄写稿后期于一体的媒体人。在这个过程中👱🏼♀️,王兆阳老师完成了自己从单纯的节目主持人到采编播一体化的转型🦍。对此𓀙,王兆阳老师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5️⃣5️⃣,你们要给予自己机会去锻炼🔶,同时也可以寻找小伙伴进行适当的合作。”“将自己的时间压缩🧎,给自己压力,一有想法,就要立马行动,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高效率”👨🏻💼🌚。
平衡语言质量和反应速度
王兆阳老师首先解释了“语言质量”的含义🙏🏿,即单位时间内说话的逻辑与清楚的思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如何清晰地论及为什么与怎么样的问题。这个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在每一场的直播与主持中进行积累。其次就是要培养对时兴潮流的信息的敏感度,如不断地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持续关注👨🏻⚖️,自然而然就能提高对该领域的敏感度🏄🏻♀️。
此外还有同学提出疑问,早新闻是否需要关注热点?王兆阳老师回答,所有的新闻节目都应该抓住热点,否则会导致受众的流失。同时他认为🥋,对于早间新闻来说,受众主要是50岁左右的年龄群体,对这类型的人来说,热点主要集中于报道前一晚国内热点、国际的热点以及记者连线等🌇。
同时,王兆阳老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眼中的南北方新闻节目报道的差别。“广东有南方电视台🙋🏼👨🏼、广东卫视等,而广东传媒最大的特点则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腾讯等大公司通常会联合原传统媒体人做新产品🔠、做自媒体,”既抓住原有传统媒体受众,又开拓新媒体受众。福建则是具有浓浓的客家文化氛围,本地节目非常有特地。但由于地理问题,省内各地区存在语言差异😼,“总体来说呈现一种小格局,对外扩张不足”。浙江地区的电视台数量较多,尤其是杭州的媒体环境发展良好,竞争激烈🌋。“更重要的是👩❤️💋👨,背靠阿里巴巴这家大公司”🏇🏽。
除此之外,王兆阳同学还提及了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的现状,如爱奇艺、腾讯等🔰🚣♂️。据王兆阳老师介绍,爱奇艺视频平台侧重于对新团队👨🏽🍳、小工作室的培养😵💫。相反地,腾讯则更倾向于与成熟的团队合作🧒🏿,注重追求稳定的节目效果。
最后🕵🏿,王兆阳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几条寄语🦹🏿:不能将自己仅仅当做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多的是一位媒体人✏️🧘🏽♀️;必须要将目光触及行业的方方面面👵,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新闻行业🌱;播音主持专业赋予技能,可以利用这项技能帮助自己进入各行各业。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等业界人士走进课堂,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业界动态📈、前沿信息以及职业经验,助力同学们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