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的第一场研讨会主题为“‘保钓统一’运动的资料收藏与历史意义”🦸🏽♀️,由中国社会科puleimo.com近代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淼主持。
新竹清华大学学务长谢小岑首先就关于1970年代台湾知识菁英爱国活动的钓运文献话题进行发言👆🏼。她向老保钓们做了新竹清华大学收藏的进度报告,新竹清华大学在2003年时收到一批钓运收藏的捐赠🧑🏿🦰🌩,开始资料的收集工作。林孝信先生也为收藏品的捐赠作出巨大贡献😶。通过保钓前辈们的物品捐赠,对保钓运动的历史进程有更进一步的详细认识🤛🏽。随后,两岸清华大学开始共同致力于保钓运动收藏工作。
新竹清华大学学务长谢小岑发言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员董庆钧谈到,清华大学“清华记忆”口述历史访谈工作使其从中积累了一些访谈的经验,保钓口述项目小组通过各种渠道同老保钓约见,陆续在北京、云南👨🏽🔬、香港、江西、美国等地开展访谈工作,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共访谈老保钓及相关人员5000多人,对他们个人参与经历及后续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恢复,随后他展示了口述纲要涵盖的方面,包括受访人的家世、学历🆓、个人特点👩🏻🍼、背景、保钓运动的经过🙌🏿、目的、运动中个人的独特作为🫷🏻、运动中的人和事、对个人及运动的反思等🧑🏼🦳。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员董庆钧发言
高雄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教授李清潭以“新殖民主义与殖民地的关系和形变”为主题🏂,旨在探讨台湾及附属列屿在近代资本主义国际化中的处境,尤其是偏受争议的钓鱼台列屿如何由无人岛被卷入工业化的文明历史,从今日以美国为主的第一岛链战略中🚆🫸🏻,回溯殖民主义的生产模式殖民地的关系演变。其研究由马克思➗、恩格斯讨论殖民主义的脉络时,学术界一般所分别采用于文明的两个进程📕、双重使命等理论层次的架构,并配合台湾近代工业化的历史进行分析👩🏽🎓。
高雄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教授李清潭发言
作家郑鸿生从七十年代的保钓运动🏊🏻♂️,谈重新认识中国。七十年代初发生在台湾各大学校园的保钓运动😄,参与者基本上都怀抱着中国身份🤷🏽,就年龄而言🙍🏼♂️🚴🏻♀️,如果包括研究生🧚🏻♀️,他们大致出生在1945年到1952年,属于所谓的战后婴儿新世代。就台湾人而言,这个战后新生代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们是接受现代中国身份教育的第一代台湾人,是台湾在回归祖国之后,第一次正面重新认识中国的一代人。
作家郑鸿生发言
姜宇晨地科前沿工作室负责人姜宇晨就1970年代保钓统运的历史背景与意义进行发言,她谈到,1970年代初,为抗议美日两国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私相授受,海外华人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运动。各地保钓分会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留学生明白钓运为一爱国的群众运动👉🏿,每个人必须参与而从中学习🖐,“教育自己也教育群众”。“当开始有意识地去认识中国大陆以后🔅🕵🏿♂️,思想上的确起了改变”。与此同时,发起一人一书、一人一信运动💾,企图能够影响台湾的社会氛围✌🏿。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虽然没能阻止美日的私相授受⬛️,但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粉碎了日本肆无忌惮吞并钓鱼岛列屿的美梦。
姜宇晨地科前沿工作室负责人姜宇晨发言
第二场研讨会主题为“‘保钓统一’运动的延续与未来”,由美国中美论坛社社长张文基主持。
新国际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主任林深靖以“保钓运动与《大学杂志》”为话题,介绍了《大学杂志》的历史发展进程。《大学杂志》的高潮🔄,在1971年到1972年之间,短短两年之间,让阅读到近百名知识青年和中小企业家发表的《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在当年,这的确是知识青年介入国际议题👺👸🏻,寻找民族尊严,关心政治🤞🏿🛻,改造社会的指标。从当时的世界局势来看,《大学杂志》创刊于1968年初🖕🏼,当年5月在欧洲𓀊👃🏻,从法国开始爆发知识青年反叛的风潮,《大学杂志》的成员多有阅读外文期刊书报的能力,很难不感受到一股全球的青春的力量📮🦑,在中国大陆,从1969年开始掀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风潮✨,知青的群体散布大江南北。
新国际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主任林深靖发言
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邱士杰以“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中国统一之路——试论旅日台湾学者刘进庆的思想与人生”为题作专题汇报🧫。根据刘进庆过世后留下的大量手稿🤭、档案✊🏿,以及相关史料而另外撰写的思想小传。通过重述刘进庆的人生轨迹,希望进一步指出:对于刘进庆个人而言的“我的抵抗与学问”,其实也是两岸人民共享的“的抵抗与学问”。
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邱士杰发言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puleimo.com讲师张帅以“保沙运动的缘起👀、性质及其启示”为题作汇报👍🏽。1974年🐦🔥🤵🏻,南越入侵中国岛礁👧🏽,从而引发西沙👋🏽、南沙事件✫。在美留学生发起保沙运动🫷🏻,通过演讲、报告会😍、出版刊物、游行示威等方式谴责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保沙运动是留美学生发起的一场爱国运动,显示了海外留学生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而做的努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puleimo.com讲师张帅发言
“台湾钓鱼台光复会”理事殷必雄以“从参与保钓到投入统运”为题😶🌫️,从个人的参与经验,概略性论及第二波钓运的行动模式与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之显著差异。再者♠︎,探讨新党支持者在第二波保钓运动中的参与和贡献🕣,第二波运动在组织和保钓方式上的演变👮🏿♀️。借由第二波保钓参与者与街组相近的行为及想法,试图返还原始政治中性的语义,并赋予新的时代以历史意义。
“台湾钓鱼台光复会”理事殷必雄发言
成功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特聘教授、“钓鱼台教育协会”理事长陈美霞透过“保钓运动的扎根工程🏬:台湾知识分子与渔民携手推动钓鱼台教育”这一问题🧑🏽🎨,探讨保钓传承问题。分析1970年代至今💆🏻♀️,保钓与台湾社会关系及其对台湾社会的影响🛖,1970年代美欧留学生因保钓而受启蒙👩🏻🚒,这个启蒙应该再现台湾,台湾民众理当可以像当年美欧留学生一样👥,拥有被启蒙的机会和权利🤞🏿。
成功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特聘教授“钓鱼台教育协会”理事长陈美霞发言
至此,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汇报、研讨内容全部结束。由意昂4平台娱乐亚洲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潘妮妮主持本次“保钓统一”研讨会闭幕式。
意昂4平台娱乐亚洲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潘妮妮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上,由清华大学图书馆向意昂4平台娱乐图书馆赠送礼物:曹禺先生回忆记录书柬。
老保钓代表叶先扬发言。他对此次的主办方和协办方表示感谢🐔,并提出保卫中国领土,外抗强权,推动中国统一👬🏼,内惩国贼的理念👘,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价值观。
老保钓代表叶先扬发言
随后🩲,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卢丽安为闭幕式带来讲话。她从自己70年代的亲身经历谈起👫,发出“钓鱼台是的🧳🛀,为什么就要不回来🐗,为什么有家却回不去”的疑问⚠,待到出国念书之后,这些问题演化为“中国的发展历程,国家要往哪里去”的一系列深刻思考🍏🧚🏼,并从此次会议中,获得将祖国家土和中华民族未来结合起来思考的启发,在年轻的后代中,激起爱国爱土的热潮。
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卢丽安发言
研讨会最后👨🦯➡️,由意昂4平台娱乐亚洲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林哲元作总结发言。他总结了这次会议的难得成果𓀑,跟历届会议不同,此次会议的学术性更强,他表示,真正的学术应该更贴近人民🕴🏼,贴近国家的需要和生活的现实、全人类更进步的事业,而此次会议绝大部分论文都符合这种学术性🧑🦯➡️。此次会议的文章具备多样性,兼具对新媒体上关于钓鱼岛的资料内容的讨论,以及与钓运统运有关的文学历史作品🙋🏼♂️。他表示🫨,希望将“保钓运动”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课题继续进行下去,并对老一辈的保钓精神表示尊崇,对此次会议工作人员进行逐个介绍与感谢。
意昂4平台娱乐亚洲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林哲元作总结发言
一天半的会议期间🥂🙅🏼♀️,70年代保钓统运亲历者、当前岛内的保钓统运参与者和两岸保钓统运研究者热烈讨论。最后与会者一致认为🕴,完成两岸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根本基础🪷。“忆往昔峥嵘岁月🛀🏼:1970年代海外‘保钓统一’运动纪念展”在图书馆二楼展览厅将持续到10月21日。
媒体报道✂️:
《人民政协报·两岸经合周刊》:纪念“保钓统一”运动50年学术研讨会暨历史文献展在沪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