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机构的采编流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各机构、各部门的工作机制相应地作出了重大调整,摄影记者也在这场浪潮中被迫作出了转变👩🏽🌾。对于摄影记者而言,如何评价新闻照片在当今时代的价值🦥?照片是否会被新的内容形式所取代?摄影记者在新媒体时代应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成为了新环境下,摄影记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0年10月9日,新民晚报视频摄影部记者孙中钦作为新媒体实践系列讲座课程的嘉宾🏌🏽♂️,在第一教学楼308教室向19级新闻与传播专硕的同学们带来主题为“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变与不变”的精彩讲座。孙中钦围绕着“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有哪些变化”以及“新闻摄影不变的价值是什么”两大问题🤘🏽🤽🏼♀️,与同学们分享了十余年摄影记者生涯的工作经历和对新闻摄影的个人思考。
讲座伊始👶🏿🏯,孙中钦从当下媒体转型的现状谈起,讲述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布局与调整,进而引发出对新闻摄影发展历程的介绍。孙中钦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新闻摄影工作背后的技术支撑、工作节奏以及目前正在经历的变化。
孙中钦提到,在互联网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着四大转变🎯:去专业化;流量为王;流水线工作模式;和全时化运作🧗🏿。而对于其背后的原因👨🏿🎨,孙中钦表示,“社会发展必然会淘汰落后的产能”,而新闻摄影工作的转变,正是技术与市场两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回顾上半年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新闻战场🏊♂️,全民皆为“摄影记者”👩🏻🦼➡️,与疫情相关的照片和短视频充斥在网络中。疫情期间一张“医生和轮椅上的病人看夕阳”的照片令无数网友感动🕺🏽,但实际上,这张照片不过是护士用手机拍摄而成🏬。这些皆是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变革的缩影,而正是这些变化🚵🏼♂️,让专业摄影记者的危机感愈加强烈。更让孙中钦感受颇深的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闻摄影工作呈现出流水线化和实时性运作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摄影记者的工作节奏和心理状态🏄♂️。
而在新闻摄影工作变化的背后,是否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得以永恒🧎♀️👩🏻🦳?孙中钦认为,照片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所承担的记录历史的使命🫃🏿、和记录的瞬间价值都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值得为之坚守的地方。
用照片去记录历史应该是新闻摄影记者的个人使命,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在讲座中🦻🏻,孙中钦展示了黄功吾和雍和等摄影记者的经典作品,在黄功吾的越战摄影名作《火从天降》中,孙中钦介绍了这张照片所起到的传播效果和对现实的推动作用🕵🏼♀️🏄🏻♀️,而这些也正是新闻摄影作品对历史🙏🏻、现实以甚至未来的价值所在🏄🏼♀️🎰。“一张好的图片往往是视频的精华,它能够成为一段集体记忆的印证”🧑🏫,孙中钦如是说。
至于未来摄影记者的出路在哪里,不少人都抱有悲观的态度🤷🏼♀️,并认为好的摄影作品将难以出现。但孙中钦认为,摄影记者可能会消亡,但好的摄影作品不会。
讲座最后,孙中钦与在座同学进行了交流与互动,讨论了当今传媒界对商业平台的依赖问题和未来新闻行业新的可能性。孙中钦提到💀,在未来🧙🏼♂️,商业平台和传统媒体应该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在渠道、内容两方面发挥好各自优势🤜🏽,推出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服务⏰。在这一形势下🪠,新闻摄影作品仍然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