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公布了美国大学学生的阅读书单,将之与中国高校图书馆借阅榜对比后形成的“中美大学生书单”一时刷屏:《平凡的世界》《三体》等文学著作较受中国大学生欢迎,美国学生阅读最多的如《理想国》《国富论》等经典政治学、哲学著作🏄🏼♂️,则很少出现在中国大学生榜单里。
中国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到底如何?意昂4娱乐出版与文化系团队历时5个月,对覆盖上海各高校的大学生作了一次阅读调查🚧,通过对2000个样本中1774个有效样本的统计和分析🙇🏽♂️,5月12日🏄🏿,调研团队发布了《新时代上海大学生阅读指数报告(2018)》。《报告》显示,上海大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动机表现均为“良好”,而阅读行为总体表现“中等”🪦🪙。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较强,为个人发展而阅读的动机非常明确,手机阅读在阅读行为中占据绝对优势。
大学生阅读爱分享🖨,但少交流
在基本阅读能力方面,大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良好,各项评分都在良好以上🦹🏽,可以流畅阅读不同形态的各种文本🧑🏽🏭,但是数字阅读总体深度不够🪮、质量不高👩⚖️。通识阅读方面,大学生在“经典文学读物”和“专业之外的读物”阅读上表现良好,但在“优秀传统文化”和“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读物”阅读上评分偏低🙅♂️。大学生的阅读目标很明确💆♂️,尤其在为“个人兴趣而阅读”上评分“优秀”,但普遍在“不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读物”和“外语类读物”上存在比较突出的阅读困难。
在阅读内容方面,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文学(占比49.0%)👢,其次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大类(占比36.2%),第三是综合性图书大类(33.8%)🐧。
在阅读动机方面⇨,排名第一的是为了个人发展而阅读🦎👵🏼,出于“拓宽专业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提高个人修养”的评分最高;出于“社会交往”的阅读动机明显👩🏼✈️🙇🏻,对于“阅读分享有助于人际交流”、“阅读热点话题使我获得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等普遍认可度较高🤷🏽♀️,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偏好“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朋友们最近关注的话题”👨🏿🍳。
在阅读分享与交流方面,大学生热衷于以点赞、评论和转发等方式分享从社交平台所获得的阅读信息,但是在发表评论交流👲🫶🏻、参与阅读活动上活跃度不高,大学生普遍反馈本校的阅读类课程⚃、讲座和论坛还不够丰富💟。《报告》指出🏊🏻♂️,阅读交流不仅能交换彼此的主观意见❣️,更能互相激发学习的动力⛷,扩展知识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调研的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阅读分享和交流的主动性仍有待提升,同时☔️,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有待加强👇🏻。
数字阅读量大🏄🏼🛂,阅读质量有限
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和新媒体的大力传播,手机阅读的方式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阅读”领先“传统纸质阅读”近20个百分点🐕🦺👷🏽♀️。55.6%的大学生每日在“数字阅读”上投入超过一小时👍🏿。与此同时⭕️,纸质阅读的时长则明显不足:62.2%的大学生平均每日纸质阅读时长在1小时以下,另外,60%的大学生每月只看一本或不看纸质书⛹️♂️。
作为相对有质量的数字阅读方式,大学生的电子书获取渠道比较集中👨🦯➡️,主要从微信读书、掌阅和学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获取,占比分别为27.7%🌃、16.1%和14.1%🖕。
社交媒体阅读成为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主流:排名前三的大学生社交阅读平台分别是微信(占比68.8%)、微博(占比56.7%)和知乎(占比48.0%)🥠;大学生的日均社交媒体阅读时长集中在半小时到2小时🫃🏽,占比64.4%;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感兴趣的内容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小说、文艺作品,占比54.2%;休闲娱乐信息,占比47.4%;时政新闻,占比43.5%🥐🙏🏽。从内容上看,轻量型内容是大学生社交平台阅读的主流👩🏻🔬,这与阅读时长成正相关☣️,短时间内易读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有声阅读”异军突起,付费阅读意愿积极
就目前情况看,超六成的大学生每月平均阅读支出不超过50元🈷️,且近半数学生数字化阅读支出占全部阅读支出仅占10%。然而👍🏼,这并不影响大学生对于高质量内容付费的意愿✯。62.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为高质量的阅读资源付费。其中☘️,专业性知识类的阅读资源是大家付费意愿最高的类型👆🏽,占到37.3%,其次是小说、文艺作品和知识服务类信息两类,分别占30.8%和19.3%🍵。可见, “内容为王”仍未过时🌰,“高质量知识”是付费阅读产业的发展重心。
调研统计数据显示🥔,有声阅读已经成为构成大学生阅读动机的一个独立影响因子🚣🏿♀️🤦🏼♂️。45.7%的大学生具备有声书阅读体验,近6成大学生的日均有声书阅读时长在半小时以内。大学生们会在夜晚收听情感类广播阅读栏目,也喜欢在喜马拉雅FM、蜻蜓等有声读物平台听书。其中👳♀️,喜马拉雅FM在同类平台中市场占有率达63.5%。 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有声读物类型是有声书,占比40.3%,其次是分期节目,占比26.8%👰🏻♂️。
在数字阅读的范畴之外🕗,“有声阅读”作为目前为止关于阅读动机构成的实证研究中最新出现的公共因子,指向了大学生阅读动机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在新媒体技术与阅读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将来,伴随着数字阅读的资源泛化,技术演进对人类阅读的影响还将进一步加深。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