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4图书资料室
是同学们的知识补给站
紧跟媒体前沿发展的步伐
意昂4图书资料室的书籍
也在不定期上新中
接下来
意昂4公众号将分期推介新上架书籍
欢迎大家打卡借阅!
新书速递
巴尼·罗塞特
作者🧙🏻:(美)巴尼·罗塞特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本书是这位杰出的出版家的自传,也是“反文化时代”的文化肖像。罗塞特在世的最后十年就开始撰写这本自传👀,但直到他逝世四年后才得以出版。对于罗塞特来说,“每本书的出版都是一场战斗”🚨,他的人生写照亦如是🈵。
阅读的常识
作者:俞晓群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阅读的常识》是一部关于“阅读”的短篇文集。从作者角度,这部短篇文集是对自己阅读经历和经验的总结🅾️,而从读者的观感,感受更多的是与一位读书人的无声交流🙇🏻♀️,或从一位资深读书人处学习读书的方法。在“阅读的常识”一章,作者通过将好书与坏书🏖🎭、读书与看书、书单与书目等多对阅读中不可回避的概念进行对比🧑🏽🌾,引用齐格蒙特·鲍曼、尼尔·波兹曼等多位学者的观点,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概念背后的阅读常识▪️;在“读书的方法”一篇,作者详细讲述了朱熹、张之洞🗂、梁启超🙍🏿♂️、季羡林🌈、吕叔湘🫰、郑振铎、朱自清等古今名家各具特色的读书方法;在“读者与编者”一篇,则从出版人和读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谈及自身的阅读经验👴🏻、出版理念等诸多话题🪔。
上海出版简史
作者:汪耀华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以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2018)以来上海出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风云变幻为主线。40年来中国出版业从单一注重出版的社会功能逐步转向既重视出版的社会功能,又重视出版的经济功能。内容围绕出版单位、管理机构、图书出版👨👧、报刊出版、音像出版🥥、数字出版🥭、印刷产业、发行渠道、版权产业,以及人才培养🙋🏼♂️、职称评审、出版名家、上海出版人💆🏽♀️、对外交流、行业协会❤️、书展书市、特色书店、最美的书、获奖图书、扫黄打非等,体现上海出版业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书后的故事
作者:俞晓群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书后的故事》由上编“六十杂忆”和下篇“书后的故事”组成。上篇共38篇文童🏀,俞晓群先生回忆童年趣事👨🏫👐🏽、求学经历,讲述姥爷📳、父亲等人的家族故事。下装共54篇文章,书写俞晓群先生在近年来策划出版的好书,由书及人,透露他与沈昌文先生、陈堡、韦力、王强、陈子善☕️、陆灏🏄🏽、毛尖等人的交往,书写他们不为人知的可爱一面。《书后的故事》叙述作者主持“新世纪万有文库”、《万象》杂志🌓、“海豚书馆'的往事,首次辑录出版人俞晓群先生十年来对西书装帧艺术的研习与探索的文童☸️。
总编辑叙谈
作者:陈昕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会总在花样翻新,编辑孜孜以求的东西却永不会过时。《总编辑叙谈》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前总裁陈昕先生的一本小书,书稿内容来自陈昕先生在2021年和2016年的两场讲座,讲座是针对青年编辑和出版从业人员,作者从自己四十年的从业经历、经验出发,精炼地总结了在时代风云变换之中,编辑作为内容行业工作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等。作为一位用40年的时间从一线岗位做到全国第一家出版集团掌门人的杰出编辑𓀇,作为操作过许多重大🎐、复杂出版项目的资深出版人,作者对编辑这份职业理解至深,言简意赅地将毕生出版工作心法凝练于这本小书之中。
文案三章
作者⛸🐬:黄集伟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作家、资深出版人黄集伟先生探讨图书文案编写的一部专著🔟。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图书文案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文案撰写能力已经成为图书编辑最重要的基本修养之一⛳️。黄集伟先生根据多年出版及媒体工作经验🅰️🙇🏿,收集了大量案例,详解图书文案的编撰心得。《文案三章--图书编辑业务手册》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原则篇,其二讨论篇,其三体验篇👃🏽。全书条理清晰,引证丰富、语言风趣,对于众多的出版从业者以及广义的文字工作者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出版的灯光
作者:郝铭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出版人、语言文字专家👩🦲、《咬文嚼字》杂志创办人郝铭鉴先生有关编辑出版工作的随笔集🧓🏽。总共分为三辑:分别是“编识”“编品”和“编艺”。“编识”谈的是对出版大势的判断🧑🏻⚖️,出版本质的理解6️⃣;“编品”谈的是编辑的自身修炼,既包括个人品质👷🏻♀️,也包括职业素养;“编艺”重点说的是编辑功夫⛹️♀️,特别是文字能力。
西方新闻学名著导读
作者:白红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新闻和新闻业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已经成为传播学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学科🐿。与此同时🧑🏿🔬,对于新闻学研究的回顾、反思🥋、推进和展望也成为各国研究者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究竟何为新闻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的价值是什么?新闻学研究何以形成当前的面貌?新闻学研究应该走向何处🦤?回答上述问题的一种途径是 “重访”经典💂🏼♂️。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重访”了西方新闻学领域的20余部经典著作👸,呈现了西方新闻学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每篇导读兼具“解读”与“评析”,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并做到触类旁通,探索新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视角👨🏼🚒,带来新的研究想象力🧛🏼♀️。
过滤泡:互联网对的隐秘操控
作者:[美]伊莱·帕里泽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虽然成书于2011年🤴🏻💺,中间互联网历经天翻地覆的变化🧑🏼🌾,书中提到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和应用甚至已经成为“互联网历史”,但另一方面,书中的观点和结论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是更多后来的现实案例完全印证和支持了作者当时的预言。当满怀期望即将进入一个高速互联、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全景式沉浸传播的时代时🧑🚀,多年前作者对于互联网未来生态发展的愿景,而今依然能够获得广泛的共识。
“过滤泡”这一概念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指出了互联网巨头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能力,对信息流动进行重组和垄断,它提醒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要切实关注自身的隐私保护🏊🏿♂️,对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络应用保持清醒的态度。因为对于善的公共生活而言🦻🏽,透明且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至关重要。
互动新闻♗🦹🏿♀️:黑客👨🏻🦼➡️、数据与代码
作者🦻🏼:[美]尼基·厄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随着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变迁而兴起的互动新闻🙅🏽♂️,是一种可以让用户和信息报道进行互动的叙事性视觉呈现。如今☎,互动新闻正处于一个连结点上🛀🏻:它既是传统新闻编辑室的组成部分,但又足够新颖◾️🧗🏼♂️,从而能为新闻行业贡献创新性的实践与思想👩🏿🚒。在《互动新闻:黑客、数据与代码》一书中,尼基•厄舍对互动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样式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探讨了数字技术对新闻报道及相关领域的影响。从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的互动性创作⚠,到英国《卫报》声誉卓著的数据部门🚀,再到《纽约时报》在此新领域向普利策奖发起冲击的努力🚰,她的田野研究均有所涉及。《互动新闻》一书从全球14个不同的新闻编辑室搜集到的经验数据表明,新类型的记者——他们使用代码进行工作,使用计算手段来处理数据,远离文本叙事的日常建构,用一种新型的结构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社会🍵,也帮助新闻业向更宽广的领域扩张,从而给新闻业的未来注入新的希望,或可扭转传统新闻业的下行与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