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共享健康”。该主题紧密结合了2022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英文主题“Equalize”的核心信息🦹🏻♂️,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什么是艾滋?
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HIV主要侵犯了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其严重受损,影响免疫系统的运行,导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
艾滋病危害大🧑🏼🏫、死亡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数据👩🏼🌾,2022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150万,且有65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平均下来,艾滋病大流行每分钟导致1人死亡。
幸运的是🧝🏻♂️,经过医学界长时间的攻坚克难,现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远离艾滋👩🏿🦱,保护健康
艾滋病的传播渠道主要分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预防艾滋🦐,要从以上三个途径切断传播可能性📯。
1💢、洁身自爱,正确防范是预防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并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2、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3、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4😴、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儿❎、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6、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关爱艾滋病人,不再“谈艾色变”
艾滋可怕👩🏽🚒,但艾滋病人并不可怕。
科学告诉:咳嗽🌵、打喷嚏、谈话、蚊虫叮咬🍄、共同进餐🧛🏼♀️、同住、同用一个浴池✊🏻、坐便器等并不会传播艾滋病🤠;
人文告诉🫡:艾滋病人和一样具有生存的权力🧝🏼,他们的身体因受病毒侵扰处于弱势,他们的精神就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政策和法律告诉🤵♀️:国家实施“四免一关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及其家属🪽🤰🏼。
每个人的内心都要告诉自己:对艾滋病人一视同仁、善待感染者,是消除社会歧视的一大步。多一份爱心🧑🏼🤝🧑🏼,少一分冷漠,社会将因你我的关怀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身为传院er🤞,让一同向今年倡导的主题“共抗艾滋,共享健康”看齐,牢固抗“艾”统一战线,共筑社会健康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