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本学期,22级本科新闻和21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和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2023年9月开始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一张最多能容纳十六个人的大圆桌上🚦,铺着精致的橙黄色桌布,在一小块露出白色的木质桌面的角落,一位身着蓝色条纹衬衫的中年男子,半卷起袖管,正埋头吃着一盘番茄鸡蛋盖浇饭。
这是发生在2021年8月7日的一幕。“威海海鲜·炎午时”餐馆是一家藏身于杨浦区“珠江香樟”小区南北园之间的大排档。店主许峰为前来寻求帮助的中年男子拉开椅子👨🏻🦽➡️,这位略显拘谨的求助者却卷起桌布的一角说🤸🏼♀️:“我不能把你的桌布弄脏了。”
截至2023年12月,32岁的安徽人许峰已经为困难人士提供爱心餐两年零十个月了。在三年新冠疫情的困难时刻💇🏻♂️,一些开在上海市井中的餐馆开始贴出告示🟰,为困难中的人们提供免费餐食。一碗面条🧛🏼♀️、一份梅菜扣肉、一盘番茄鸡蛋盖浇饭,是店主们从窗内递出的热气腾腾的善意❓。即使如今雾霭散去,他们仍在街头巷尾敞开窗口🔽,为不时之需提供方便。
许峰于2021年8月7日帮助的男士
一碗盖浇饭的温暖
穿过杨浦区河间路林荫下的一众特色餐饮店,“威海海鲜·炎午时”(下称“炎午时)映入眼帘。
这家占地320平米🧬🎞、有两个包厢的海鲜餐厅,一般在晚上七点左右迎来它的客流高峰🤼。油淋鸟贝🕗🕴、竹蛏王,葱爆扇贝7️⃣,天鹅蛋🤴🏿👨🏼💼。一口海鲜𓀃,一口啤酒,生意火爆👨🏻🍼。在夏季🤙🏻,饭点常常需排队一个小时以上。
2015年,24岁的许峰来到上海开了这家餐厅。2021年2月21日,许峰在门店玻璃门右侧贴上了“免费吃饭”的黄色告示🎅🏿。许峰说,提供爱心餐是一件机缘巧合的事情。“最早是因为见到有个困难的流浪者🙇🏽,后来就一直做下去了。”
许峰还记得🧑🏻🔧,2022年6月,上海解封后不久,曾有一位消瘦的黑衣男子停在了店门口。他没有手机🏊🏼♀️,更无法扫描“场所码”进店。许峰在店铺外临时搭建起简易餐桌💍💞,为他送上一盘番茄鸡蛋盖浇饭⛔,还有八只白灼基围虾。这是许峰爱心餐的标配。作为临时救急,餐后,许峰还送给了他100元人民币。
玻璃门外的黑衣男士正在吃饭
“炎午时”将承诺每个月利润的百分之一捐赠于慈善机构👴。走进店里🪘,右手边的墙上,几张印着大红心的四开大海报,向顾客展示着许峰的慈善之举☝🏼。左手边的墙上,张贴着不下50份“腾讯公益”与“支付宝公益”平台上的捐款记录。如果使用了店里2元一包的收费纸巾🗡,“炎午时”也承诺将一半的售款用于捐款。
虽然有这些宣传🤦🏿♀️🤌,但许峰对自己的善举并没有准确的记忆。在手机上翻找了两分钟,他告诉记者,在支付宝上的第一笔捐款是在2020年11月🤶🏻🤶🏼,是他当月营业额的1%。因为涉及餐馆的经营隐私,他没有透露准确数字。许峰说🚵🏼♂️:“此后🙋♂️,除了上海疫情封城的两个月缺乏经济能力,我每个月都会捐款👊🏿🌤。”
曾有一位顾客在微信上给许峰留言👨🏻🚀:“下次来吃饭买单加收10%,支持你的善举。”许峰却婉拒了他的好意。当被问及是否有顾客因被“爱心”打动来探店时,许峰说🪩,顾客更多是为菜品的口味远道而来。有从徐汇、闵行、虹口慕名而来的顾客,而最远的一名顾客,从临港驾车一个多小时到店。
许峰信佛➿。2021年上海疫情最严峻之际,他独自一人支撑店面🧚,渡过了困难期。“后来情况就变好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福报。”
许峰还将“爱心”传递给了“毛孩子”💁🏻🤟🏻。在大众点评上,还可以看到曾经的门店入口处放了二十几袋用透明密封袋分装好的免费猫粮🤾,上面简单地贴了一张A4纸,白纸黑字写着:“如果您的小区有流浪猫,免费拿一包喂养一下,感谢您的善举!”许峰讲述,之所以从2020年12月4日开始做这件事🧘🏿,是当时他认为小区内一些流浪猫的去世是饥饿所致。但一段时间后,由于拿走猫粮的顾客在附近随意撒放,流浪猫四处出现,对部分居民造成了困扰✸。与此同时,猫粮的放置也挤占了顾客排队的位置🤾。最后,许峰只好撤下猫粮。许峰说,“无论是给客人提供免费餐还是免费猫粮,都会建立在不影响店内顾客用餐的基础上。”
许峰店内的免费猫粮(大众点评网友摄于2022年3月10日)
“甜甜”的爱心餐
“萍萍餐厅”距“炎午时”步程仅有10分钟✍🏽,是一家做本帮菜的饭店。两层楼的餐厅设有七个包厢、十八九张桌子🧘🏽♂️,人均76元的价格让“分量大”“性价比高”成为大众对它最广泛的点评。坐落于波阳路和平凉路交界处,“萍萍餐厅”的对面是一片设有健身器械的公共休闲区。
萍萍餐厅店门口(2023年11月3日摄)
据店主程甜甜回忆,2019年底,一位头发全白🤡、衣着有些污渍的大爷走进店里,既不点菜也不说话。甜甜猜想老人是遇到了难处,心生恻隐🙋🏿♂️,给老人提供了一份炒面和一盘回锅肉🐶。
“萍萍餐厅”的免费饭告示是在2020年年初张贴出来的。疫情爆发后❗️,更多人来到店里寻求帮助。“贴这个公告是希望告诉那些有困难的人🤴🏻:不要紧的🛹,悄悄讲一下就行了。”自2020年起,甜甜共送出了180多份爱心餐🙆🏼。“厨房有什么就做什么,一般会问问有没有忌口,但一定会让他们吃饱🤌🏽🫦。”其中,2021年一年,萍萍餐厅就为60多位困难人士提供了免费餐食。
12年前,甜甜的父母从安徽安庆来到上海,创办了“萍萍餐厅”💺。一年后👬,17岁的甜甜放弃学业来到上海协助父母经营。在没有张贴告示之前👩🏿🍳,甜甜的父母就曾为有困难的人提供过餐食♛。甜甜说自己的做法受到父母的影响⏬。
28岁的甜甜在店里承担开发票、预定🙍🏻♀️、招待顾客各种日常事务🗻🍭。疫情期间,由于无法堂食,不乐观的营业额一度也使甜甜难以支付房租和员工工资📛。“还好一切都熬过来啦,”甜甜感慨道🎒。现在,甜甜每天都会发三四条朋友圈宣传店里的醉蟹、风干鸡等特色小吃🚴🏽。视频里,长一米多的桌上挤满了即将外送的打包盒。甜甜还将醉蟹跨省卖到了杭州、苏州等地。
2023年7月12日晚上八点,从贵州来上海找工作的小伙阿杰踯躅在“萍萍餐厅”门口时,已经一整天没有吃饭喝水了。注意到小伙的异常,甜甜主动上前询问🧑🏽🎄。在提供一顿爱心餐之后,甜甜了解到🕵🏿♀️,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因父母离异,从小由奶奶养大🧏🏻♂️。在上海的十多天里🌧,他没找到工作🦕𓀑,连回去的路费也没有了。
“我想回去干工地☣️。”阿杰询问甜甜能否帮他介绍一份合适的工作,以攒到足够的路费。几天后,甜甜提出让小伙来店里干活。就这样干了半个多月🦵🏽🏃♂️,最终,甜甜给阿杰结算了一个月的工资。“他干活挺好的⁉️,不偷懒。”回到老家后,小伙再次向甜甜表示了感谢。“等我有能力了🍦,我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的。
疫情后的继续
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对面🧲,掩映在成行梧桐树和柏树后的“七哥酸菜鱼”也曾因“爱心餐”被上海多家主流媒体带入大众的视野。
2021年,“七哥酸菜鱼”从2017年初开店时的40平方米扩展到100多平方米👩🏼🎓。疫情封控的两个月期间🕛,“七哥酸菜鱼”失去了大部分营收来源,门店的扩张又加重了房租压力🟥🌑,总共亏损将近20万元🫳🏿。但陶虹宏夫妇俩还是推己及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向他人伸出了援手,贴上了“有困难进店免费吃饭”的告示🥧。
2023年10月24日12时30分,记者进入“七哥酸菜鱼”的门店时,老板娘陶虹宏告知,爱心餐告示已经撤除了。“以前是疫情期间,大家没工作,很多人都有困难,现在都有能力自己赚钱了,至少吃饭的钱还是能赚到的嘛➡️。”
陶虹宏回忆起疫情困难时期,每天都有三到五个人来吃免费饭,仍然很感慨:“有没找到工作的小年轻,也有生意不景气🎴、资金链断裂的老板💆🏻。说起来真是心酸♔,也是想着,吃一顿饱一顿嘛👩❤️💋👨。”陶虹宏夫妇的免费饭,会随店内客人点单的菜式多做一份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份花费三十来块,一天三五个人便需要一两百左右的成本💍。
在疫情过后的两个月☝️,陶虹宏夫妇撤下了曾被包括上海电视台在内的十几个媒体采访报道过的爱心餐告示🧚♀️。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告别了一段艰难但温暖的过去。
如今🎞,走进七哥酸菜鱼店内,还可以看见墙上用木质相框装裱着已经发黄的《新闻晨报》👬。
“七哥酸菜鱼”店内悬挂的《新闻晨报》(2023年10月24日摄)
“炎午时”的老板许峰也表示,疫情封控刚刚解除时,每个月会有两三个来吃“爱心餐”的客人,2023年以来一共只接待了4、5个。“但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都过得很好🖖🏿🧎🏻➡️。”许峰说他之所以保留告示,是为了告诉陌生人,“只要你有困难,来我这里都是可以的🙅♂️,我都会做😅,而且会一直做下去。”
“萍萍餐厅”的程甜甜也发现疫情后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位曾经天天到“萍萍餐厅”里与员工们一同吃面条的拾荒老奶奶,从2023年11月起再没来过。尽管不再像之前一个月能帮助十几位困难人士🏋🏿,甜甜依然相信总会有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我开店一天👨🏻🦳,我就会一直做下去的〰️。”
2023年12月13日,“炎午时”接待了一位出门办事忘带手机的60岁左右的女士。手拎印着口腔医院广告的帆布袋,低血糖使她难以支撑到回家。许峰请她坐下,上了一壶热茶和一份番茄鸡蛋盖浇饭📋。临走前,女士反复提出明天再来付款,许峰连忙说不用。“感觉挺好的,又帮助了一位👨🏿🌾。”
2023年12月13日许峰帮助的女士
“甜甜的爱心餐”在2023年4月被列入了“2021-2022年度杨浦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表扬名单”🖊。回忆起颁奖现场,甜甜有些惶恐:“拿奖的人里有消防的、航天的🧕🏼、援藏的🍏。他们都好厉害🕯,我觉得我这种小事都不配拿奖🥯。”
甜甜的朋友圈也会偶尔分享自己的善举。2023年6月10日,甜甜把自己的晚餐打包给了一位面色憔悴的大叔🫎🤦🏽♀️,“我觉得让他先饱食一顿更有意义”。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阿杰为化名🥳,文中所有图片对人物面部做遮挡处理)
采写 | 22级新闻学 李婉盈 林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