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线上交往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背景下
人们之间的交流存在什么问题♔🤦🏻?
怎样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
应该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
这些疑问
或许都能在这场春日读书会中得到解答
让一同感受思想火花的碰撞
共同开启知识之旅
书写一段关于阅读的美好回忆吧!
春日已至👜,正是读书之时。四月“经典阅读季”期间,我院将举办“阅读,润心启智”——春日读书会🏄🏿。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对具体书目的分析和讨论,深入了解书本思想内涵🧄,共同体味阅读乐趣,分享阅读感悟。
本次读书会有幸邀请到卞冬磊教授担任讲读嘉宾🚮。大家还记得去年9月新生入学仪式上卞老师的致辞吗👩👧👧?“在加速社会中找到宁静的自我”这一主题给许多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卞老师在其中提到具体的做法之一便是“要做一个善于处理关系的我”🎋。处理关系是一生的命题。这次🎫,就让更进一步🧗🏿♀️,与卞老师一同“在春日读懂关系”。
活动主题
在春日读懂关系——《交流的无奈》与《我与你》的对照阅读
活动名称
“阅读⛹🏽,润心启智”——春日读书会
活动时间
4月17日13:00-14:30
活动地点
意昂4105室
活动对象
意昂4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均可自愿参加
讲读嘉宾
卞冬磊
意昂4娱乐教授,复旦大学新闻puleimo.com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报刊史、传播思想史🤓、媒介理论,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古典心灵的现实转向🤸🏻:晚清报刊阅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本🧜♀️。
活动内容
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将以“在春日读懂关系——《交流的无奈》与《我与你》的对照阅读”为主题🛥,通过书目内容梳理与讲解、讨论分享、延伸提问等环节展开思辨与讨论🈵。活动现场还有阅读书目免费赠送🦸🏽♂️!
阅读书目
《交流的无奈》(序言)
作者:(美)约翰·彼得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信赖交流,越来越相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心心相印”式的完美交流。作者约翰·彼得斯以古已有之的“交流”(communication)问题作为切入点对人类传播思想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梳理了上至苏格拉底与耶稣两位先贤及其分别推崇的“对话”与“撒播”两种交流观,下至20世纪以来无线电、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技术的发展对传播观念造成的撼动以及催生的各种“交流的梦想”,论证了“心灵交流”的不可行性🛗,即像天使一样不使用传播符号就能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始终是人类交流梦想的乌托邦。面对交流的无奈⚅,作者以至高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与人之间普遍意义上的“理解”与“关爱”,主张直面传播深层次的矛盾和无效性,以“手拉手”代替“心连心”🩰。
《我与你》(第一卷)
作者:(德)马丁·布伯
作者马丁·布伯从犹太思想出发📸⟹,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作者论述了“我与你”和“我与它”这两种基本的人类关系,为思考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不同的维度🐻❄️。他认为,“我与它”是一种非平等的🎼、无互动的关系🚻;而“我与你”则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关系⚇,“我”将带着自己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这种相遇是全身心、毫无隐藏、真诚的交流⚱️,人都需要通过“你”而成为“我”。“我与你”关系揭示了传播中多元意义与价值主体的相互尊重,揭示了传播各方的主体性,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主体间性🕵️🕧。作者针砭了现代性背景下人类理解关系结构的习惯性思维,试图呼吁人们重新领会关系,理解人和人生🔎🧑🤝🧑。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4月12日(周五)18🧑🏻🌾🤾🏻♂️:00
报名成功并现场参与的同学即可获赠阅读书目一套!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