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https://mp.weixin.qq.com/s/2pH-Noq_xMX7LDnHMaFMGA
“数字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播音👩👦👦,还可以说很多种语言👳🏻♀️,那要如何才能不被取代🖌?”聊起自己参与制作数字人形象的经历,乔老师表示,面对传播技术的迅速迭代,主持人需要成为更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除了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升业务水准之外🗒😄,乔老师还鼓励大家向内挖掘,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有价值的领域,并不断深耕下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社会网络🪳。
乔老师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在本节课开始前,同学们完成了一项介绍上海建筑的节目录制任务,乔老师受邀作为业界专家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她首先肯定了大家在选题和风格上的多样化,从22个作品中可以看到上海建筑的丰富性,也可以看出大家都经过了深度的思考👨🏿🦰,并进行了很多技术上的协调与努力🧏,作品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专业性🐾。依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乔老师逐个分析了同学们的作品♨️,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更自如的口语表达,更自然的肢体语言🥟,更具体的切入角度👩🦽➡️,更匹配的声画素材等,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陈虹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
“上海建筑是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乔争月老师讲述的上海建筑故事有深度📵,有温度💁🏿♀️,又有美感。”在本节课的最后,陈虹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感受。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给的思考是,到底怎样的内容才能够最终沉淀下来🔴,历久弥新。回忆起与乔老师在北京担任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时的共事时光🙆🏼,陈老师感叹,“乔老师身上的温度和诚意永远能感染嘉宾👇🏽,感染同事,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她用专业眼光挖掘国内外各类国际传播资源👩🏻💻🕚,包括新闻事件、文化现象💓、人物故事等,尤其应重视中外文化融合的资源挖掘。如“Qiao Shanghai融媒体工作室”拍摄的《绿房子》一期📚,因该建筑设计者是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节目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转发,获得了海外公众的热烈反响。中外交融的文化资源更能收获海外公众的关注和共情,这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
课后乔争月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主持人进课堂”是《节目主持概论》课程特别开设的系列讲座活动,旨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走进课堂🖋,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行业动态、前沿信息以及职业经验,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助力!“主持人进课堂第七季”既承继原有成熟的半讲座半访谈模式,又积极与课程中的新内容、新主题、新模块接轨。借一线传媒人之力,窥行业实景,拓学生视界👷🏻♂️,促产学相融。
文字 | 王小丫 徐文漪
图片 | 林乐